Tuesday 15 January 2013

China 2005 - Shanxi 山西 太原 五台山 悬空寺 大同石窟 平遥古城 乔家大院 晋祠

Shanxi 山西 太原 五台山 悬空寺 大同石窟 平遥古城 乔家大院 晋祠

Date: 2005-10-19 to 2005-10-23

2005-10-19: From Shanghai to Taiyuan by Shanghai Airlines 上海飞往太原 (上海航空)
2005-10-20: Taiyuan to Wu Tai Shan 太原往五台山 先参观阎锡山故居
2005-10-21: Hanging temple and Da Tong 五台山经恒山到悬空寺,再到大同
2005-10-22: Ping Yao 大同经太原到平遥古城
2005-10-23: Qiao Jia Da Yuan and Jing Xi 平遥乔家大院, 再到晋词。 往太原机场飞上海
                    Fly back to Shanghai by Shanghai Airlines


山西,简称,又称“三晋”,是中国的一个,位处华北,东靠太行山。因在太行山以西,故稱山西。省会太原,古時又稱“并州”。省境內春秋時為晉國之地,故簡稱

太原是一座具有两千五百余年历史的古城,也是中国著名历史古都之一,中国古代北方重要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自古以来一直是燕京和西安之間的非常重要的交通孔道




大同-〉太原高速公路
 古长城

 山西醋








阎锡山故居,位于山西省定襄县城东北22公里的河边村。始建于二十年代初,三十年代结束,长达14年之久,耗资140万两银。整个建筑群坐东向西,原长135.2米,宽119.7米,占地面积61834平方米,近30座院落,八百余间房屋。现存18座院落575间房层,占地面积3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8000平方米。总体设计分为上下两院,前后为东西花园。


 -阎锡山生平简介-
  阎锡山,字百川,号龙池,乳名万喜,山西省五台县河边村(今属定襄县)人。1883年10月8号生于地主兼商业高利贷家庭。其6岁丧母,9岁入私塾读书,16岁协助其父阎书堂(字子明)经商。1902年入山西武备学堂,1904年被清政府选送日本振武学堂,1907年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步兵科学习。在此期间,结识了孙中山,并加入了中国同盟会,参加了一些革命活动。1909年春从士官学校毕业归国,先后担任山西陆军小学教官、学校监督,陆军八十六标统(团长)等职。1911年10月29日参加辛亥太原起义并获得成功,被推选为山西都督,时年28岁。1914年5月被袁世凯委任为同武将军,1916年被任命山西督军,1917年被段祺瑞政府任为山西省长,集山西军政大权于一身。1927年5月参加北伐,6月就任北方革命军总司令。1928年2月被南京政府委任为国民革命军第三集团军总司令,同年6月平津卫戌总司令,10月任南京政府内政部部长。1930年被委任为陆海空军副总司令。同年八九月间与冯玉祥、汪精卫联合反蒋,在北平另组国民政府,并任主席兼陆海空军总司令兼第二方面军总司令。但很快阎冯倒蒋失败。在蒋介石的威逼下,于1930年11月29日从河边村化装出发潜往天津,12月22日离津隐大连。1931年8月5日,由大连潜回山西大同,旋即返归河边。同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在诸多因素促使下,蒋阎和好,阎锡山又于1932年2月出任太原绥靖 公署主任,1937年任第二战区司令长官,1938年3月兼任山西省主席。1949年3月2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兵临太原,阎离并飞往南京,从此告别山西。同年6月3日,出任国民党行政院院长。12月8日随国民党退守台湾。1950年3月以后,只担任总统府资政、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很少公开露面。1960年5月23日,病死在台北阳明山寓所,终年77岁。

  阎锡山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个复杂而特殊的人物。他曾是一个落魄潦倒的商铺小徒,一个偶然的机会使其东渡日本接受了新思想。在辛亥革命的滚滚洪流中,他抓住机遇,一跃而成为一省至尊,直至成为国民政府行政院长高位。然而,在将近40年后,他却违拗历史潮流,最终背景离乡,病逝台湾。





















五台山位于中国山西省东北部忻州市五台县东北隅,位居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称为“金五台”,为文殊菩萨道场。五台山并非一座山,它是座落于“华北屋脊”之上的一系列山峰群,景区总面积达2837平方公里,最高海拔3058米。五座山峰(东台望海峰、南台锦绣峰、中台翠岩峰、西台挂月峰、北台叶斗峰)环抱整片区域,顶无林木而平坦宽阔,犹如垒土之台,故而得名。
五台山是中国唯一一个青庙(汉传佛教)黄庙(藏傳佛教)交相辉映的佛教道场,因此民族在此和谐共处。五台山据传拥有寺庙128座,现存寺院共47处,台内39处,台外8处,其中多敕建寺院,多朝皇帝前来参拜。著名的有:显通寺、塔院寺、菩萨顶、南山寺、黛螺顶、广济寺、万佛阁等。2009年6月26日在西班牙塞维利亚举行的第33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菩萨顶 - 黄庙(藏傳佛教)原为青庙,清康熙信喇嘛教,改为黄庙 。 康熙的福字。菩萨顶是满族语言的叫法,意思是文殊菩萨居住的地方。




 皇家庙宇-龙


 康熙题字





  菩萨顶-真容院 


山西省五台山中规模最大的黄教寺院。位于五台山台怀镇显通寺北侧灵鹫峰上。据传为文殊菩萨道场,即文殊居住处,故又名真容院、大文殊寺;为五台山五大禅处之一。此寺创建于北魏孝文帝年间(471~499),历代曾多次重修。明·永乐以后,蒙藏喇嘛教徒进驻五台山,遂成为五台山黄庙之首。清朝之康熙、乾隆帝曾数次朝拜五台山,住宿于菩萨顶,赐菩萨顶大喇嘛提督印,并命山西全省,包括山西巡抚、大同总兵、代州道台等,均须向大喇嘛进贡。
全寺占地四十五亩,顺山就势而筑殿宇,布局严谨。寺前有石阶一百零八级。山门内有天王殿、钟鼓楼、大雄宝殿等建筑。各殿均用三彩琉璃瓦覆盖。又,寺内有康熙御碑,方座螭首,矗立在前院;乾隆御碑在东禅院碑亭内,以方形巨石雕成,高六公尺,每面宽一公尺,上刻汉、满、蒙、藏四种文字。
文殊殿是供奉传说中的文殊菩萨真容的大殿。
真容院

灵鹫峰



































显通寺是五台山寺庙群中最大的一座寺庙。全寺占地面积四万三千七百平方米,现有大小房屋四百多问,且大多为时期的建筑。殿堂厢房布局严整,中轴线分明,配殿左右对称。布列于中轴线上的主要殿宇七座,从南到北,依次为观音殿、大文殊殿、大雄宝殿、无量殿、千钵文殊殿、铜殿、藏经楼。此外,还有钟楼、僧舍和各种配殿。











 汉白玉石砌成的“无梁殿”此殿整体砖石砌成没有用一根柱子结构奇特,充分运用了力学的原理,外观是两层结构,实际是个一层的穹窿拱洞,拱洞由一块块青砖垒砌,扶摇直上,边上边缩。通高达20.3米,面宽28.2米,进深达16.2米,为国内明代建筑中不可多得之瑰宝。到五台山旅游的人们来到这里首先看到的是这个建筑大殿门楣上方所嵌有七块砖磨匾额,依次为“发菩提场”、“普光明殿”、“仞地天宫”、“夜魔天宫”、“兜率天宫”、“他化天宫”、“逝多园林”。这七块匾额代表《华严经》上释迦摩尼讲过法的七处道场。据说释迦牟尼曾在这七处地方共讲经九次,因此该殿的建筑就暗含了“七处九会”的意思!殿内供有释迦摩尼报身相卢舍那佛,报身在佛教中是智慧的象征,是佛施展才能时的面目。佛的智慧是无量的,所以这个大殿也叫“无量殿





 明代万历三十七年(公元1609年)万历皇帝母亲李太后之师妙峰和尚,集全国13省市布施,先后铸成三座铜殿,一置峨眉山,一置南京宝华山,一置五台山。三个铜殿均在湖北省荆州浇铸,运至现场组装,如今仅存五台山这一座了。铜殿方形,外观重檐两层,高约5米,四周隔扇上棂花图案和壶门花鸟装饰,形象生动,工艺绝佳。内壁四面铸满小佛万尊,中央台上端坐一尊大佛,故称“万佛如来”,殿前原有同期铸造铜塔五座,按东西南北中方位布置,象征五座台顶,可惜在日本侵华期间,被日本侵略者盗走了三座,仅东西两座原塔尚存。塔有13层,高8米,塔身满铸佛像图案,底座正方形,四角各铸一尊力士,手托,肩扛或头顶塔身。两塔下西南角有大如拇指的小铜庙,内坐小指大的土地像。后又以铁补铸三座塔立于原处。铜殿、铜塔皆饰以金箔,远远望去,金碧辉煌,阳光之下,熠熠夺目。

























 素斋








恒山,人称北岳,亦名“太恒山”,又名“元岳、紫岳、大茂山”,与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并称为五岳,扬名国内外。










懸空寺位於山西省浑源县,距大同市約65公里。建成於1400年前北魏後期,是中國僅存的三教合一的獨特寺廟。懸空寺原來叫「玄空閣」,「玄」取自於中國傳統宗教道教教理,「空」則來源於佛教的教理,後來改名為「懸空寺」,是因為整座寺院就像懸掛在懸崖之上,在漢語中,「懸」與「玄」同音,因此得名。曾入选《时代周刊》世界十大不稳定建筑。值得注意的是,和流行大眾所持的錯誤看法不同的是:懸空寺下面的可见木桩并不承重,某些木桩甚至完全不承担重量,而建筑物的承重是深入岩壁的木柱完成的。所谓的不稳定是由于悬空寺整体建筑物是由非常高超的木匠技巧完成的,如发生地震,卯榫虽会剧烈移动但是会保证整体建筑物的完整性,其建筑强度是非常高的
崇祯六年(1633年),旅行家徐霞客曾游悬空寺,并在《徐霞客游记》中有生动的描写;“西崖之半,层楼高悬,曲榭斜倚,望之如蜃吐重台者,悬空寺也。五台北壑,亦有悬空寺,拟此未能具体。仰之神飞,鼓勇独登、入则楼阁高下,槛路届曲,崖既矗削,为天下巨观。而寺之点缀,兼能尽胜,依岩结构,而不为岩石累者仅此。而增寮位置适序,凡客坐禅龛,明窗暖榻,寻丈之间,肃然中雅。






























开元二十三年(735年),李白游览悬空寺后,在岩壁上书写了“壮观”二字。





























云冈石窟指位于中國山西省大同市以西16公里武周山北崖的一系列石窟,主要建于北魏兴安二年(453年)到太和十九年(495年)间,是中国第一处由皇室显贵主持开凿的大型石窟。整个窟群分东、中、西三部分。东部的石窟多以佛塔为主,又称塔洞;中部昙曜五窟是云冈开凿最早,气魄最大的窟群;西部窟群时代略晚,大多是北魏迁都洛阳后的作品。


































































 大同九龙壁
大同九龙壁位于中国山西省大同市和阳街,建于洪武年间,原为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三子朱桂代王府的照壁。大同九龙壁是中国现存九龙壁中建筑年代最早、最大的一座,比北京故宫北海的九龙壁早三百余年,大小约是北海的九龙壁的两倍。
















平遥古城位于中国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是199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的世界文化遗产
美國《紐約時報》評選出2011年全球最值得旅遊的41個地方,平遙古城因能完整保留其「老傳統」而榜上有名,位列第37位。















































































































乔家大院,位于山西省祁县乔家堡村,是清代商业金融资本家乔致庸的宅第。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以后曾有两次增修,一次扩建,于民国初年建成了一座宏伟的建筑群体,体现了中国清代北方民居的典型风格。













































晋祠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南郊25公里处的悬瓮山麓。据《史記·晉世家》的纪载,周武王之子周成王封同母弟叔虞于唐,称唐叔虞。叔虞的儿子燮,因境内有晋水,改国号为。后人为了奉祀叔虞,在晋水源头建立了祠宇,称唐叔虞祠,也叫做晋祠。
晋祠的创建年代,现在还难以考定。最早的记载见于北魏郦道元(公元466年或472年?——527年)的《水经注》,书中写道:“际山枕水,有唐叔虞祠,水侧有凉堂,结飞梁于水上。”坐时的风景文物已大有可观,祠、堂、飞梁都已俱备了。由此可见,晋祠的历史,即使是从北魏算起,距今也有一千好几百年了。
晋祠曾经过多次修建和扩建,面貌不断改观。南北朝时,北齐文宣帝高洋,推翻东魏,建立了北齐,将晋阳定为别都,于天保年间(公元550-559年)扩建晋祠,“大起楼观,穿筑池塘”。开皇年间(公元581-600年),在祠区西南方增建舍利生生塔。貞觀二十年(公元646年),太宗李世民到晋祠,撰写碑文《晋祠之铭并序》,并又一次进行扩建。宋太宗赵光义于太平兴国年间(公元976-983年),在晋祠大兴土木,修缮竣工时还刻碑记事。宋仁宗赵祯于天圣年间(公元1023-1032年),追封唐叔虞为汾东王,并为唐叔虞之母邑姜修建了规模宏大的圣母殿。
自从北宋天圣年间修建了圣母殿和鱼沼飞梁后,祠区建筑布局大为改观。此后,铸造铁人,增建献殿、钟楼、鼓楼及水镜台等,这样,以圣母殿为主体的中轴线建筑物就次第告成。原来居于正位的唐叔虞祠則退处次要位置。







 宋代铁人



 鱼沼飞梁
 周柏

 圣母殿始建于北宋天圣年间,是现在晋祠内最古老的建筑。圣母殿高19米,重檐歇山顶,面阔七间,进深六间,黄绿琉璃瓦剪边,雕花脊兽,四周围廊,殿前廊柱上木雕盘龙八条。殿的内部采用减柱法,扩大了空间,是中国规模较大的一座宋代建筑。





宋塑侍女像




殿内有宋代的彩塑43 尊,主像圣母端坐木制的神龛里,其余42尊侍从分列龛外两侧,圣母凤冠蟒袍,神态端庄,侍从手中各有所奉,或侍饮食起居,或梳洗洒扫等,是宫廷生活的具体写照。塑像十分生动,充分地表现出人的神情,各个塑像神态自然,神情各异,塑工高超,是中国宋代彩塑中的精品。







 难老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