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简称:鲁,因在太行山之东,故称山东。
山东省有悠久的历史与丰厚的文化。儒家思想的创立人孔子、孟子、墨家思想的创始人墨子,军事家孙子、孙膑、吴起等,均出生于山东。山东是中国的第二人口大省。山东也是工农业大省,对中国内地经济的贡献有九分之一强,国内生产总值列第三位。
Date: 2005-10-14 to 2005-10-17
2004-10-14 afternoon flew from Shanghai 虹桥机场 to Jinan
2004-10-15 Jinan 济南 趵突泉 大明湖
2004-10-16 泰山
2004-10-17 曲阜 孔子庙 孔家 孔林
2004-10-17 evening flew from Jinan to Shanghai 虹桥机场
济南市是中国山东省省会及最大城市,山东省政治、文化、教育中心,华东五大城市之一,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国家批准的十五个副省级城市之一。境内有“七十二名泉”故被称为“泉城”,并素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清代刘凤诰诗)的美誉。
趵突泉又名槛泉,旧称泺,为泺水的源头。三股泉水成一线紧密排列,齐声迸发,声势浩大,因此被乾隆皇帝称为"第一泉",是泉城济南七十二名泉之首,同时也是济南的三大名胜之一
大明湖在山东省省会济南旧城北部,现在的市区中心,为济南三大名胜之一,另外两处名胜为趵突泉、千佛山。其占地面积81万平方米,湖水面积约46万平方米,约占旧城的三分之一。
泰山是中国五岳之首,古名岱山,又称岱宗,位于山东省中部,泰安市境内,矗立在鲁中群山间。泰山主峰玉皇顶,海拔1532.7米
曲阜市位于中国山东省南部,是济宁市代管的一个县级市。古称鲁县,是春秋战国时期鲁国的国都,也是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故乡,它与南临的孟子故乡邹城市并称为“孔孟桑梓之邦”。
是祭祀孔子,表彰儒学的庙宇。始建于周朝,完成于明清时期,是全世界现存的两千余座孔庙中规模最大的一座,在中国的宫殿式建筑中占有中有地位。
孔庙现占地十四万平方米,三路布局,九进庭院,贯穿在一条中轴线上,左右作对称排列。整个建筑群包括五殿、一阁、一坛、两堂、十七座碑亭,共四百六十六间,分别建于金、元、明、清和民国时期。主体建筑大成殿,重檐九脊,黄瓦飞甍,周绕回廊,为东方三大殿之一。一千二百余株古桧明苍翠欲滴,庄重威严,自然天成。汉以来的历代碑刻一千零四十多块,连同大量书、画、牌、匾等珍贵文化遗存,不仅是儒家文化的载体,更镌刻了中华文明的沧桑足迹
孔子嫡系长支世代居住的府第,是中国现存历史最久,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衙宅合一的古建筑群,有“天下第一家”之称。孔子去世以后至宋代以前长子长孙依庙居于阙里故宅,看管孔子遗物,奉祀孔子,称“袭封宅”。历代帝王在尊崇孔子推行儒家文化的同时,对其子孙一再加官封爵,赐地建府 宋朝宝元年间,首封孔子四十六代孙孔宗愿为“衍圣公”,兼曲阜县令,并新建府第,改称衍圣公府。明洪武十年,重建府第,府内始设置官署,后经历代扩建,达到现在的规模。孔府现占地十二万平方米,按明代一品官府第形制,以明清建筑为主体风格,三路布局,前堂后衙,府第功能分区明确,建筑排列有序。中路前为官衙,供衍圣公处理公务及宗族事务;后为内宅,是衍圣公饮食起居之所。东路前为东学,供衍圣公读书励志、接待官员;中部为家庙,供衍圣公奉祀先人;后部为一贯堂,供衍圣公次子、奉祀子思的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使用。西路前为西学,供衍圣公学诗学礼、诗文会友;后为花厅,供衍圣公闲居。
衍圣公的主要职责是护卫孔府林庙、代表国家祭祀孔子。孔府因此保存了众多的祭祀礼器,最为著名的是清康熙皇帝和乾隆皇帝分别颁赐的中和韶乐乐舞具和商周十供。衍圣公世代恪守“诗礼传家”的祖训,着意收集历代礼器法物,藏品达万余件,尤以孔子画像、元明衣冠、衍圣公及夫人肖像著称于世。孔府最著名的珍藏还有明清文书档案,它是孔府四百年各种活动的实录,共有三十多万件,是中国数量最多、时代最久的私家档案,对于研究中国明清史特别是明清经济史具有重要价值。这是世界上现存最为显赫的贵族府第
是其家族墓地,为世界之最。自孔子“葬鲁城北泗上”,其子孙接冢而葬,两千多年从未间断。林内墓冢累累,多达十万余座,成为世界上延时最久、规模最大的家族墓地。现占地二百余万平方米,有坟冢十万余座。孔子去世后,“弟子各以四方奇木来植,故多异树,鲁人世世代代无能名者”,林内现有树木十万余株,其中树龄超过二百年及其以上的古树名木超过九千多株。孔林还有各种奇花异草一百三十余种,可以说是一座天然植物园。孔林还是一座集墓葬、建筑、石雕、碑刻为一体的露天博物馆。历代王朝为褒扬儒学,不断增拓墓园,辟神道,筑周垣,建林门,刻石仪;子孙也代代博葬,立碑刻石。林内现有金、元、明、清至民国历代墓碑四千余块,是我国数量最多的碑林。除汉碑移入孔庙外,尚有李东阳、严嵩、翁方纲、康有为等明清著名书法家题写的碑文。丰富的地上文物,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墓葬制度的沿革,以及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风俗、书法、艺术等都具有很高的价值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